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美好生活从五戒开始

我们判断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是不是好人,是否可以信任,能不能做朋友,是看他的说话和行为。也许有人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但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说话和行为证实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者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说话和行为造成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所以,如果我们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就要时时刻刻注意本身的说话和行为,千万不要让我们的说话和行为污染我们的思想,降低我们的人格,而思想和人格是获取成功和幸福的基本条件。

心或思想决定我们的际遇和作为,但在我们的思想还不能自主的时候,它会受环境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我们常置身於不好的环境和外在因缘,我们的心也会逐渐变坏。如果我们懂得选择好的环境和外在因缘,我们就能慢慢提升我们的思想素质。我们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最主要的外在因缘。

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以改善思想,首先我们要懂得忏悔,要时常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做错的就得认错和改过,对的要做得更好。有忏悔或肯认错的心态,才能擦亮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过错。要是没有忏悔或肯认错的心态,即使大家都证实这是我们的过错了,我们自己还是无法看到自己的错误。看不到错误,就不会认错和不能改过了。这样,我们的思想和人格就永远无法得到改善和提升。

佛陀教导我们,修行人必须反省自己所做的事,更应特别注意那诱发行为的动机,看它们究竟含有多少仁慈、多少我欲的成份?佛陀的用意是叫我们明了,对行为的客观了解是改进的先决条件

『止恶行善』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佛法大意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意思就是说,不要做坏事,要做好事,心意要清净。「止恶行善」,看来虽是利益他人,实际则是利益自己。多做好事,虽无法证明一定会有所回报,但至少可以慢慢改善风气,人和人之间也可少些距离,多些互动,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最重要的是,多做好事能够清净自己的心,提升自己的思想,减少烦恼,可以使自己活得快乐自在。所谓「生平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在佛教的因果关系来说,多做善事能广结善缘,在生活中会多遇到善人和好的际遇。

「五戒」是一切「止恶行善」法的基础和纲领。以佛法来说,道德是判断正当心理和行为的法则。巴利文叫做『SILA』,意思就是道德发展的自我戒律。佛教的戒律以不伤害为准则。

禅定与意志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有极坚强的意志力。悉达多太子为了寻求人生宇宙的真理,在苦行林修苦行六年,后来菩提树下发出坚定的誓言:「若不觉悟,誓不离此座」,终於觉悟成佛,就是秉着坚强无比的意志。

我们涉身处世,若不把事当事做,只一味因循苟且,敷衍了事,这种心理如充类至尽,就可以逐渐使一个人堕落。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有不能征服的困难。

希望获得成功,千万不要犯上优柔寡断,狐疑不决的毛病,必须养成一种坚决的意志。一个有坚决意志力的人,有决心有勇气,他对自己有信心,遇事当机立断,想好了就动手,决不三心两意,狐疑不决。他不怕失败,纵使不幸失败了,仍旧毫不灰心,努力奋斗。唯有这样,才能把成功的线索握在手里。

如果我们能够学习维持坚定的注意力或定力,精神能够集中,心念不受外界的影响,意志力自然就产生。坐禅,就能够学习维持坚定的注意力或定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於自己身心了解的程度,是极其有限的。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方面,每天究竟有过多少的念头波动起伏,固然无暇审察,即使刚刚滑过的一分钟之间,有过多少什么样的念头?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清楚。重要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运用高度的智能和坚韧的体力。我们很少知道,在生命深处有著很大的漏洞,将大量的能源无谓的漏掉。就是各种杂乱的妄念,消耗了体能,降低了智能。妄念之中尤其是使情绪激动的欲望、忿恨、傲慢、失望等,都能使心理生理状况,发生震撼而失去平衡。假如学会了坐禅的方法,你就能够减少那些杂乱及无益的妄念,使你的头脑经常保持轻松与冷静的状态。当需要它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便得以充分发挥它的最高功能。

坐禅的好处,是从身心的反应被发现。坐禅有十种心理方面的效果:一。忍耐力的增强、二。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三。意志力的坚固、四。思考力的增进、五。形成更圆满的人格、六。迅速地使得头脑冷静、七。情绪的安定、八。提高行动的兴趣和效率、九。使肉体上的种种疾病消失、十。达到开悟的境界。

2008年8月4日星期一

回忆二





1。八十年代在云冰华小礼堂主讲“佛教与华人文化”
2。八十年代在永平佛教会馆主讲“创造你的未来”
3。八十年代在吉兰丹佛教会演唱佛曲
4。1978年在马六甲培风中学礼堂千人素宴上演话剧“金大仙”

回忆





1。古晋慈云佛教正信会儿童生活营2005
2。登嘉楼佛教会
3。工大佛学会研讨会1989
4。关丹福建会馆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