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星期日

好同学的感言

马大佛学会佛曲组几位同学於二零零四年十月到来马六甲与我交流。要离开时,他们送我一张写满他们的感言的卡片。

素彬:终身学习的对象。老师您的很简单、不很难,真的令我佩服。其实在做每件事,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害怕而止步(我也是其中一个),但老师您却一句话,一个微笑就把它征服了,真的令我震叹。虽然老师您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但里面已包含了许多妙语。老师,非常感恩您的付出,也谢谢老师陪了我们一整天。与老师的交流中我真的获益不少,也领悟一些东西,尤其在弘法的道路上。愿幸福安康。

婉真:您就像一个活宝。从您的言行举止,我都获益不浅。您潇洒的动作,简单的言语,是那么的自然,又不失佛法,真佩服您。祝您在人生的道路上幸福自在。

赖俊翔:从你的身上,真的看到自在,感觉你真的很自在,而我们却有一大堆的束缚。很佩服你对弘法的信念,还有你终身学习的态度。看回自己,还有很多真的要学。嗯。。。这次的结缘,有了一些小小的触动,也有一些启发。很感恩这次的因缘,也愿学佛路上共精进。善哉。

旖妮:谢谢你陪了我们一整天。这一趟确实是个很好的接触。除了佛法的要理之外,学习以豁达开放的心胸来待人处事是我最大的收获。这种人生的智慧并非言传,而是来自您的身教。我喜欢这种没有压力的相处。我开始能明白为什么老师的弘法对象不管对於幼、老、中、青,都会是那么受欢迎。感恩您对佛教的付出,您让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建文:感恩能与您见面。你那对事物的心态让我惊讶!原来,只要用心用行动去做,一切是那么的容易,佛法是那么的简单。太好了!感觉被充电,只要用心用行动一切都简单。谢谢您!

凯心:真的觉得能访问到你是很殊胜的。从你身上看到了很多,尤其是你的口头禅“很简单”“不很难”,都在在地提醒了我们,凡事都应付诸于行动,何况弘法。愿身心安祥。。。

丽冰:让我的周末变得不一样。。。。

志勇:嗯。。很细心加周到的老师。事事都替人着想。感恩您十月二日星期六全天候的照顾。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感动了我。“学习生活”的确让人增长智慧。愿学佛路上共精进,祝您每个时刻心安住。。。

凤玮:能唱、能跳、能讲、真能玩。。这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弘法人员。

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

普照寺的七大长期目标

一九八八年,已故林凤老居士因感年事已高,不忍见她所创建的「普照寺」落得无人管理而被埋没,发心要把这座占地七英亩的寺庙献出来作为正信的佛教道场。她找到了当时居銮佛教会的总务许栋南居士,将心愿道出。许居士遂往见当时佛青总会柔佛州联委会主席马希龙居士,商量如何实现林凤老居士的这项心愿。大家得到了一个共识,就是把普照寺献捐予佛青总会,建设一座全国的佛教中心,积极展开佛教的弘法、教育、文化、慈善与研究工作。当时的佛青总会总会长梁国兴居士与数名领导人,几次前来居銮交换意见后,总会决定接受这项献寺。经过详细慎重的讨论和研究后,订下了普照寺七大长期目标。

(一)充分利用所有空间,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用,落实应负的使命,实现研究与修持佛法的工作目标。
(二)加强佛教学术研究工作,发扬佛教思想;积极於对中国与南传佛教的教理与思想作进一步研究;对汉译经藏作直接的探讨,对现代高僧与学者的论著作广泛与深入研讨,提高佛学研究水准,带动佛教界与学术界对佛学研究之风气,肯定佛学研究的重要性,以提高佛教徒的素质。

(三)重视佛教思想的发挥。

(四)招收有志深造的佛教徒为研究生,参加长期或短期课程,专攻佛教哲学与修持,为明日的佛教储备人才。

(五)设立佛教资料研究中心,为佛教界收集储存有价值的资料,及研究佛教文物的保存。

(六)为佛教团体提供佛教组织专业咨询服务,促进佛教组织走向系统化
、专业化、企业化及制度化的路线。
(七)策划全盘的师资训练计划,培养各种佛教专业人才,同时设立佛教教育视察团,针对佛教成年、青少年及儿童教育作一个全盘剖析,并作出一部完整的报告书,作为各佛教团体举办佛教教育活动的指南。

2008年10月11日星期六

这就是弘法

学佛是人生向上向善不断努力地求进步直达圆满成佛的事情。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人格或生命品质。就如太虚大师所说:「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人格或生命品质的根本即是心或思想。我们要每天注意及改善我们的心。心的活动空间就是生活。心改善后,生活中的待人处世会越来越好,整个生活就会走向和谐快乐。

社会是群体的,是大家互相牵连的。所以,个人单独的和谐快乐不会真实恒久。越多人获得和谐快乐,我们的和谐快乐才会真实。我们要把这种和谐快乐的道理宣传开来,这就是弘扬佛法。

2008年10月1日星期三

佛曲与无常

。。花儿它不再开,人儿他不再来,今天没有花儿看,今天没有人儿伴。往事它不再现,人心它已改变,往日恩情化云烟,往日欢笑已飞远。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没有一件事情不变,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没有一个人儿不变。不管往事不再现,不管人心已改变,只要画个大圆圈,美丽日子就在眼前。

。。这是我在一九八一年写的一首佛曲-「无常」-的歌词。无常是佛教的主要道理,也是人生世界的真相。世间的一切人事物都在不断的改变。以前我读过美国诗人爱默生的一首诗,大意是这样:我涉水走过一条小溪流,我的右脚先踏进水中,接着左脚也踏进去,我的右脚和左脚踏进去的是两条小溪流,因为在那一瞬间,小溪流已经改变了。这首诗让人感觉无常变化是那么的迅速。

。。因为无常变化的真实,不论多么快乐美好的人事景象都会成为过去。无常到来,我们不能放下消逝的美好快乐,就会生起烦恼痛苦。人往往执著某一个因缘,认为只有这个人对我好,只有这件事物是美好的,而看不见身边其他人的好和其他事物的美丽。一旦失去了这个因缘,就会感觉到世间已经没有了快乐的理由。我在这首佛曲的最后一句写道:只要画个大圆圈,美丽日子就在眼前。就是说,我们要扩大我们的心,扩大我们的生活圈子,去注意、欣赏和接纳周围的人和事物。我们会发现还有很多人对我们很好,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还有很多快乐的理由。

。。解说无常这个道理的佛曲还有好多首。如星云大师作词的「快归投佛陀座下」、杨善勇作词的「生命本是无常」、斯理作词作曲的「无常的岁月」、尤国林作词罗发祥作曲的「花飞又花谢」、刘潮皮作词作曲的「无常」。各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解说无常的道理,引领大家明白无常的真实性,作者同时也劝导人们修学佛法,提升智慧和慈悲,不要被无常现象迷惑而生起烦恼痛苦。

。。从佛曲的发展来看,我们也能够了解无常是真实的。六七十年代的佛曲,歌词直接讲述佛教的道理,义理深奥。曲调多是文艺歌曲的曲式,肃穆庄严。八十年代以后所创作的佛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歌词的编写趋向生活化,甚至口语化,非常的浅白。所带出来的佛法是容易让人明白和接受。曲调越来越倾向流行歌曲的风格,有轻快活泼的,有校园民歌的曲式,也有摇滚的。我们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改变?我们是否会认为佛曲应该都是肃穆庄严的?

。。我们可以将佛曲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作为修持之用的,以提高修行者的心灵和精神境界。经赞的唱诵曲如炉香赞、心经、大悲咒的曲调,都属於这一类型。第二类是弘法之用的,以增进信众对佛法的理解及加强他们对佛菩萨的敬仰和信念。属於这一类的佛曲有三宝歌、观音灵感歌、古老的轮回、就是这么一回事、聆听来自恒河的声音、拈花、虚云、慧灯普照等歌曲。第三类是以接引为目的。到全世界去、自己找,都是属於这一类的佛曲。

。。佛曲,要发挥其弘法和接引的功能,除了需要契理,更需要契机。我们创作一首佛曲,要做到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令人喜欢听喜欢唱,及容易明白歌词的意义。太虚大师有句偈语说:「用贵适时,不专泥古」。八十年代以后,人们的性格思想、生活习惯起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已不能够用旧的方法以旧的方式来弘扬佛法,我们一定要改变。如今,流行歌曲的喜爱者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如果我们要以佛曲来接引青少年,及向他们弘法,我们必须编写生活化和易懂的歌词,谱以类似流行歌曲的曲调的佛曲。佛曲没有一个固定的曲式,有人说这是佛曲的缺点,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优点。因为没有固定的曲式,佛曲的发展就拥有多元化的路线和方向,及无限的创作空间。

。。也许有一天,你会听到绕舌佛曲,请你不要惊奇,就以欢喜心去听去欣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