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菩萨心菩萨行


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a》的简称。菩提译为,萨埵译为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即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对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相,菩萨都有相当深刻的体悟,并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有的菩萨是已经觉悟成佛,但为了救度众生,倒驾慈航,在世间现种种形游诸国土,广行救度众生的工作。

菩萨以出世的心态积极创造入世的事业。菩萨和你我一样热诚地进行世俗的活动,但心境却不为俗事所动,心中没有丝毫牵挂。因为菩萨心中没有欲望也没有厌恨,菩萨明白事实并依著真理而行。

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修行者。换一个说法,菩萨是一个自觉自利又觉他利他的修行者。要自觉自利,我们时时要反省,向内自觉,了解自己各方面的品质,然后努力改善和提升。常审察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是善还是恶。做出任何决定和抉择,或者在作出任何行动之前,要问问自己是否有需要及其重要性。佛的教诲说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贪嗔痴等毛病,在生活中都有做过不对和伤害他人的事情。改善自身品质的先决条件就是忏悔,承认自己的缺点和过错,下定决心改过。然后,我们可以依着佛陀的教导,在日常生活中改善和提升自身的思想,言语及行为素质。

在觉他利他方面,我们需要明白他人的程度,因缘及需要,才能提供适当的教导和协助。我们要有爱心,真爱就是慈悲,是给予喜悦与快乐的意愿和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谛听和谛观,这样我们将知道如何才会使别人快乐。《法华经》形容观世音菩萨『慈眼视众生,谛听世间苦』。慈悲,是带有深刻关怀的。你感受他的苦楚,就可以替他带来些许安慰。慈悲,不是给人不需要的东西。你必须明白他的情况,或明白你所提供的东西会不会给他不快乐。没有理解,你的爱就不是真爱。你必须要有谛观,去明白、去理解你所爱的人的需要、渴望和苦难。

郑振煌教授说过,菩萨只看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不看人们的缺点和错误。人都有缺点都会做错事,包括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一直计较人们的缺点和错误,就会讨厌和憎恨他,批评他和远离他,因而无法生起利他的心。维摩经说道:罪性本空。缺点和错误是因缘所生起的,并不是本来有永远有的。一时的因缘集聚而生起某些缺点和犯了错。随着因缘的改变,缺点和错误就消失了。通过适当的协助和教导,坏人也会变好。如果大家都讨厌他拒绝他,也许他的缺点会增长错误会更严重。菩萨就是要真心诚意的去教导和帮助人们,改善心灵及行为品质,不论他是聪明是笨,是好人还是坏人。当我们发现某个人的缺点或做错事时,心中升起的第一个念头是要劝导他和帮助他回到正轨。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劝导和帮助他,也不需要恶言相向。责骂和批评并不能使一个人改善他的心理和行为,有可能还会把他推下更黑暗的深渊。

为了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完成教导和帮助人们的工作,修学菩萨道的过程中,自觉自利是非常重要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哲人先贤和志士仁人,都在追求生命自觉,他们在自己的思维和实际工作中,经过艰苦的探索。一位哲学家和革命家说道:『人越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所表现的忘我精神越大,他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就攀登得越高。』自觉是自身素质的体现,它崇高、可靠,充满智慧和慈悲,它可以使人向往,使人追求,使人明智,使人高尚,使人纯洁和净化,把人引向一个完美的境界,佛性显现。只有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提高思想道德上的自律,激励自己前进,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才能提升智慧和慈悲,及觉他利他的能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