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星期二

以戒律为师

修行佛法就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清净自己的内心。这需要从不作恶开始。戒律是预防我们去做坏事的规矩。我们的心里要一直记住不要做坏事的思维想法,行为上就会警戒作恶。

佛教的戒律最根本的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1. Panatipat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1。远离及避免杀生的行为
2. Adinnadan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2。远离及避免偷盗的行为
3. Kamesu micchacar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3。远离及避免不正当的性爱行为
4. Musavad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4。远离及避免不正确的言语
5. Suramerayamajja pamadatthan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5。远离及避免饮用导致乱性的酒类和毒品


在善生经,讲到老师和学生的相待,有一项很重要教导,就是(安处善方),意思是教令学生,立身处世,择善而行,安分守己,免入歧途,害己害人。善方,即是走向善的方所,立身做人。如走向不善的方所,那即危险了。所以安处善方,是为师长的一份责任。从师长的这个责任,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佛陀会说(以戒律为师)。

佛陀转法论


缘起是佛陀所觉悟的人生宇宙真相,如果能够体悟缘起的真理,就能舍弃欲望和执着,清净思想心灵,消除一切烦恼痛苦,生活自在和安乐。但要觉悟缘起的真理,不是靠意识思考,说说就能做得到,而必须经过一番精勤的修学。

为了让众生也能够觉悟缘起的真理,消除烦恼,得到自由快乐,佛陀说法四十五年,显示了一套有系统的学问,或道理,也就是佛法。所以,在信仰佛教和修学佛法的过程,了解佛陀的教导是重要的。

佛陀初转法论,第一次说法,说四圣谛,说出了人生真实的状况,也就是四种真实的人生意义:苦、集、灭、道。

第一谛苦谛,说明人生世界是不圆满也不美满,是有缺陷的。人生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很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第二谛集谛,说明人生烦恼痛苦的原因(因缘)主要是我们心灵和思想的毛病和问题就是我们人的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六种是我们心内最基本的毛病。

第三谛灭谛,说明灭除烦恼痛苦的理想和目标。这个理想是可以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实现。

第四谛道谛,说明净化思想心灵,消除烦恼苦痛的方法:主要是三学戒定慧和八正道,以及从这里开展出来的广义道理。

佛陀说法四十五年,走遍恒河两岸,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洗涤内心的污垢,培养善良的心灵和充满智慧慈悲的思维,觉悟缘起的真相,最后也和他一样成就佛道,自在快乐。

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

缘起的真相

一切事物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

世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所以没有任何事物是本有的,固定的,独立的,和永恒的。一切事物都会变化和可塑性的。

所有人的现状都不一样,但是改善和进步的机会是均等的。

一切事情是「无常」的,好的可能变坏,坏的也可能转好,因此,即使一时遭遇困难、挫折,只要能坚持百忍的朝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逆境终将成为过去,所以「无常」为人生带来无穷希望。

明白缘起,知道人生祸福、好坏皆是自己所造,非有他力可以主宰,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如此,必能帮助我们把握人生的方向,认识人生的意义,而能活得踏实,活得自在,进而建立感恩的美德,培养随缘的习惯,拥有希望的未来,了悟真实的人生。

要过快乐的人生,便须培植好因好缘。如果没有植下善因善缘,一旦遭逢不好的果报,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在果报上计较,乃至怨天尤人,徒使自己陷入重重的烦恼中。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关系,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

缘起的道理也说明,人生宇宙是一个处处关连的关系之网,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独立存在。每一件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因缘而生起,同时它又是生起其他事物的因缘。推广来说,物物相助又可以关涉一切事物。万物助长於一物,一物又可以关连到万物。宇宙万有,就是这么一个互相关连的关系之网。

简单地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都是互相存在的关系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无法生起。一个人的生存,小时要靠父母的养育,长大了要受学校的教育,还要靠朋友的帮助;衣食住一切生活物资,要靠农人、工人、商人等的供给。必须要有这种种的因缘,一个人才能够生存。所以,一个人也必须尽他的知识能力,去替社会做事,给别人做因缘。社会是群众分工合作的组合,是相依共存的关系。

一切事物是因缘所生起,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自然空无自性,所以说是「无我」或「性空」。一切事物并不是真实性的存在,只是在种种关系条件下而相关性地存在,因此说「假有」。既然是假有,我们就可以放下对一切事物的执著,不受它的影响。

相对的生命单位,虽营为个别的活动,而其实是,身心在不断变化中,并没有什么是此而非彼的。有情在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中,并没有谁可以离开其他的有情而能独立存在。一一有情,是无常的,无我的,所以在前后延续,彼此相关的活动中,有情与有情间,现出共同的生命形态。

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起。世间万事万物,依於各种因素关系,才能存在,才能现起。在这种种因缘中,有特别重要的,不能缺少的条件,这就是心。换句话说,一切法不离心的关系,缺了心识的因素,是不能存在得如此的。一切法的存在,存在得如此,是经过我们的心识作用;如我们的心识不如此,那大家认为如此的东西,也就并不如此了。
 
佛经说:心净则国土净。一区域一国家,一世界的苦乐,世界的治乱与安危,都依於心力而造成。假使,人心大家向善,重道德,守法令,此世界就会转成和乐清净的世界。反之,多数向恶,不重道德不守法令,便会变成暴戾的秽恶世界。


生命,在三世流转中,是无限的因果网络。在生命的现实中,我们第一要著,是止恶而向善,使自我在三世的延续中,趋向进步的前途。再进一步,对於不彻底的,充满缺陷的生命,作一番彻底的改造,彻底解除苦痛。把三世流转的生命,净化而成为究竟圆满的生命。

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

因缘果的真相

一切萬有都是從因緣所生起的,沒有一件事物能夠例外;所以「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就成為一條永久不變的定律;佛就叫這定律為「緣起」。事情的发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都有其原因或因缘关系,这就是因缘果的道理。因緣生萬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論,由於因緣,而說果報。因是主因,是事物的本源或动力,緣是一種助力(助缘),果報是後來的結局。

人的果报,依四緣生起:一、因緣,亦名親因緣,即自心中的思想,是心灵境界。二、無間緣,亦名等無間緣,即眾生攀緣的心、前念、後念接續不斷,故名無間緣。三、所緣緣,指眾生心念所攀緣的物件,四、增上緣,即所有增加上去的力量。世间一切事物的生起都有其因缘关系。一件事情的发生是果,也是缘也是因。事情的发生是以前的因缘导致的结果,同时它也成为将来发生的事情的因缘。这样,世界就会一直发展下去。

一个人的际遇,他的思想行为是主要的因素,而又以心的品质为最主要。这就是所谓:好心有好报。这并不是说,只要好心就一切都好,而是说好心是因,还要有好缘,才会有好的结果。一个人真有好心,他一定会创造良好的助缘,而终究会获得美好的结局。真正好的心境必然有智慧和慈悲。智慧可以创造天时和地利,人和就必须以慈悲来获取。

因此,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也是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中,提升心灵思想品质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心灵又会受到行为习惯的影响。所以,人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理。

人人都希望没有烦恼痛苦,希望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因果的道理指示我们一条消除烦恼痛苦,通往幸福快乐的道路。

一点心得


我们对佛陀的敬仰和信念,能够产生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功能,使我们比较容易明白或领悟佛陀所说的道理。也让我们对佛陀所说的某些超越世人的经验或知识范涛之道理保有信心。

在我们的生活里,自己的素质或能力才是最尊贵和可靠的。我们能够依自己的能力来创造我们的生活和将来。如果我们的品质和能力太差,就无法过一个美好的生活。因此,尊重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学佛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和修行。
悉达多太子出家,是为了要寻找真理,寻找解除烦恼痛苦的方法,寻找塑造一个和谐社会,和平无争的生命界的方案。

悉达多太子最后放弃了六年的苦行,运用思维的方法,以清净,专注和深入的思考,终于觉悟真理。觉悟是理性的,感性是一种动力。

人类的一切烦恼痛苦都起源於自己,因为执着自己的欲望。只有舍弃欲望和执着,解脱自己,我们才能够得到永远不变的心灵的平和。舍弃欲望和执着,获得心灵的平和,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主要目的。

佛说:比丘们,病有两种。那两种呢?肉体的病和心智的病。有人可以很多年肉体都不生病。但是,比丘们啊!世间除了心无染著的人,心智方面能有片刻不生病的人,都是稀有难得的啊!佛的教诲,尤其是他所教导的修行方法,其目的在培养健康,均衡,和宁静的心理,使臻完美。

我们时时要反省,向内自觉,了解自己各方面的品质,常审察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是善还是恶。然后,我们可以依着佛陀的教导,在日常生活中改善和提升。自觉是自身本有佛性的体现。只有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提高思想道德上的自律,激励自己前进,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才能提升智慧和慈悲,走上佛道。

修行的人儿啊,许一个全新的愿望,放下欲望的思念和执着。换一个心态,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换一个方向,换一个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