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导师曾说道:『慈悲是佛法的宗本。』慈悲是佛法的宗旨也是佛法的根本。整个修行佛法的过程都不能缺少慈悲。没有了慈悲,一切的修行都不能说是修行佛法,而只能说是人间的善行,因为这些行持都不能成就佛道。经典也有说道:『忘却菩提心,修一切善法,即成魔业。』菩提心是以慈悲为根本。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心就是祈愿大家都能够得到快乐幸福的心意,悲心就是希望大家够能够远离痛苦没有烦恼。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个人不能同时有快乐又痛苦,所以在实践慈悲的时候,必先解除人的痛苦后方能给予快乐。慈悲心就是祈望大家没有痛苦都快乐的心愿。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是佛菩萨的心髓。观世音菩萨的一举手,一动足
。。人生在世,是为了彼此协助。佛陀给了我们以下的提示:(一)能够帮助别人的生活时,我们会感到最快乐。(二)满脑子只想到自身幸福快乐的人,是最寂寞的人。我们没办法控制环境、天气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要培养慈悲心,就不要再把所有事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一辈子都在斤斤计较「这是好的,这是坏的。。。」的人,实在是枉费工夫。整天抱怨、泄忿,绝对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佛说,万法都是从因缘所生起的,没有一件事物能够例外。好和坏都有其因缘和关系,因此是无我和无常,并没有固定和永远这样的。
。。『缘起』的人生宇宙是一个处处关联的关系之网。宇宙间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其他的人而单独生存。个人需要社会群众的助力才能生存,必然也需要贡献自己的能力给社会群众,去帮助别人的生存。不要把私人的利益看得很重而忘记了我们所依存的社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随时随地,随本身的能力,随顺因缘去帮助周边的人。
。。我们也必须懂得感恩和爱。想做个感恩的人,一睁开眼就要心怀感激
。。爱就是接纳。完全接纳,便是无条件的爱。有人说:「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学习彼此相爱。」如果我们能坦白面对自己,就会发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爱』。爱一个人,不是见面就拥抱他。爱人,也不一定是要接济难民或到处布施。爱,是让一个人穿他想穿的衣服、过他想过的生活、做他想做的人,也就是给他自由和快乐。爱可以治疗两种人:付出爱的人和接受爱的人。
。。真爱就是慈悲,是给予喜悦与快乐的意愿和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谛听和谛观,这样我们将知道如何才会使别人快乐。《法华经》形容观世音菩萨『慈眼视众生,谛听世间苦』。慈悲,是带有深刻关怀的。你感受他的苦楚,就可以替他带来些许安慰。慈悲,不是给人不需要的东西
。。菩萨的慈悲心,分别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是以利益安乐,世出世间的利益,给予众生。悲,是济拔众生的苦难,解除众生的生死根本。喜,是见众生的离苦得乐而欢喜,众生的欢悦,如自己的一样。舍,是怨亲平等,不忆念众生对於自己的恩怨而分别爱恶。菩萨不但要有慈悲心,还要有喜舍心。慈悲喜舍的总和,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心。
。。慈悲行,也名利他行,大纲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