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

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六)

观世音菩萨有着高深广大的智慧,无穷无尽的威神力,能够以种种变化和方法,拯救众生脱离灾难苦痛,能够破除一切的无明黑暗,消除众生的妄想烦恼。就如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世音菩萨已经证入空性,达到自由自在且能够千变万化的境地。观世音菩萨有登峰造极的成就,他救度众生广行布施,不但包括一切人们能够想象得到的财施、法施,而且能解除男人、女人、大人、小孩的一切畏惧恐怖。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有这么 高深的智慧和无比的威神力呢?

其实,观世音菩萨也是从凡夫努力修行,才达到这么高的成就。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应释迦牟尼佛的建议而向 大众报告他的修行方法与证悟过程。那次会上,一共有二十五位修行极有造诣的佛弟子提出他们的修行方法及心得。之后,释迦佛叫文殊菩萨作个结论。文殊菩萨就 特别指出,观世音由耳根修禅定的法门,是最适合于这个世界人类的修行方法。

观世音修行用的是耳根,以听闻为主体。观世音菩萨所说的修行的过程,是由浅入深,在他修行的初期,即是在闻性中,耳入不住,亡失对象,即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在这里,我要介绍沈家桢博士所讲解的『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与证悟过程』,让大家都能够清楚明白观世音菩萨是如何修行和证悟。沈家桢博士用现代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并加上亲身宝贵的经验,将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与证悟过程,引经据典,作了一番深入浅出,鲜明具体的解说。

http://www.lianhua33.com/ks14d.htm

2009年12月25日星期五

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五)

普门品是介绍观世音菩萨的一部经典。普門品的开始是无尽意菩萨在聚会中询问释迦牟尼佛:「尊敬的世尊,请问,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样的因缘,名号叫做观世音菩萨?」我们要知道,佛菩萨的名号并不是随意而取,而是以某种特殊的品格或成就而得名。

佛陀回答:「是这样的,如果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正在承受诸多痛苦折磨,只要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并且一心一意念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当下就也会有感应,这些众生也将因此得到解脱。」这是说,观世音菩萨无时无刻都在注意观察众生是否有苦难;若有众生受苦而向菩萨求救,观世音菩萨即时给予救助,使他得到解脱。观世音菩萨是一直在谛观世间的众生受苦难而求救的音声,因而得名号叫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心中充满无限的慈悲,一心一意解救众生脱离苦难,所以说:『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接着无尽意菩萨再向佛陀询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如何在此娑婆世界救度众生?怎样为众生说法?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和说法的方式是怎样的?」
佛陀说道:「观世音菩萨会根据众生的心性和需要,变化成各种不同的样貌出现在众生的跟前,引导众生解除痛苦。如果众生需要一个国王的角色才愿意接受引导,菩萨就化成国王;如果众生需要一个女性的角色才愿意接受引导,菩萨就变化成女性的角色出现;如果众生需要一个孩童的角色才愿意接受引导,菩萨就化成孩童的样貌出现。」观世音菩萨不是依着自己的喜欢和想法来救度众生,而是随顺众生的种种因缘和需要,以种种的方式来帮助众生。

观世音菩萨有这种雄厚的成就和能力,以种种多元丰富的样貌和方式游走世间,能够解决种种的苦难,帮助众生得到解脱。就是心灵的问题如贪嗔痴等毛病,观世音菩萨都能够帮助我们消除和净化。观世音菩萨有着高深广大的智慧,无穷无尽的神力,能够解除众生的种种灾难苦痛和烦恼,能够破除一切的无明黑暗。因此,佛陀规劝我们应当一心专注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能够解除众生心中的恐怖畏惧,因此有个名号叫做『施无畏者』。」

普门品的后半段则以「偈」的形式,再度描述观世音菩萨来世间的缘由:「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名为「观世音」,就是这样的缘由。观世音菩萨发出宏大的清净誓愿,就像海那样深,就算经历了人类无法计算思量那样恒久的时间,也不会改变。在灾害苦难中,众生可以依靠观世音菩萨来解除所受的种种苦痛折磨。」

2009年12月16日星期三

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四)

。。印顺导师曾说道:『慈悲是佛法的宗本。』慈悲是佛法的宗旨也是佛法的根本。整个修行佛法的过程都不能缺少慈悲。没有了慈悲,一切的修行都不能说是修行佛法,而只能说是人间的善行,因为这些行持都不能成就佛道。经典也有说道:『忘却菩提心,修一切善法,即成魔业。』菩提心是以慈悲为根本。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心就是祈愿大家都能够得到快乐幸福的心意,悲心就是希望大家够能够远离痛苦没有烦恼。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个人不能同时有快乐又痛苦,所以在实践慈悲的时候,必先解除人的痛苦后方能给予快乐。慈悲心就是祈望大家没有痛苦都快乐的心愿。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是佛菩萨的心髓。观世音菩萨的一举手,一动足,无非慈悲的流露。一切的作为,都以慈悲为动力。菩萨不只有慈悲心,更把慈悲心发挥成慈悲行。换言之,观世音菩萨从实际的事行中,去充实慈悲的内容,而不只是想想而已。

。。人生在世,是为了彼此协助。佛陀给了我们以下的提示:(一)能够帮助别人的生活时,我们会感到最快乐。(二)满脑子只想到自身幸福快乐的人,是最寂寞的人。我们没办法控制环境、天气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唯一能完全掌控,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去除自私的思想,就会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平静,也容易生起慈悲心。

。。要培养慈悲心,就不要再把所有事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一辈子都在斤斤计较「这是好的,这是坏的。。。」的人,实在是枉费工夫。整天抱怨、泄忿,绝对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佛说,万法都是从因缘所生起的,没有一件事物能够例外。好和坏都有其因缘和关系,因此是无我和无常,并没有固定和永远这样的。

。。『缘起』的人生宇宙是一个处处关联的关系之网。宇宙间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其他的人而单独生存。个人需要社会群众的助力才能生存,必然也需要贡献自己的能力给社会群众,去帮助别人的生存。不要把私人的利益看得很重而忘记了我们所依存的社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随时随地,随本身的能力,随顺因缘去帮助周边的人。

。。我们也必须懂得感恩和爱。想做个感恩的人,一睁开眼就要心怀感激!试著在明天一早醒来就说:「谢谢所有因缘给了我生命、家人、朋友、事业、早餐。。。。谢谢所有因缘又给我新的一天。」说完之后,你是否觉得比平日满足和平静呢?每当我们对某人感恩时,我们就会想到报答他的恩惠,能够去关心他和帮助他。

。。爱就是接纳。完全接纳,便是无条件的爱。有人说:「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学习彼此相爱。」如果我们能坦白面对自己,就会发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爱』。爱一个人,不是见面就拥抱他。爱人,也不一定是要接济难民或到处布施。爱,是让一个人穿他想穿的衣服、过他想过的生活、做他想做的人,也就是给他自由和快乐。爱可以治疗两种人:付出爱的人和接受爱的人。

。。真爱就是慈悲,是给予喜悦与快乐的意愿和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谛听和谛观,这样我们将知道如何才会使别人快乐。《法华经》形容观世音菩萨『慈眼视众生,谛听世间苦』。慈悲,是带有深刻关怀的。你感受他的苦楚,就可以替他带来些许安慰。慈悲,不是给人不需要的东西。你必须明白他的情况,或明白你所提供的东西会不会给他不快乐。没有理解,你的爱就不是真爱。你必须要有谛观,去明白、去理解你所爱的人的需要、渴望和苦难。我们都需要爱,像空气似的,爱很自然地为我们带来喜悦和幸福。我们被空气爱著,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来得到快乐和幸福。我们被树木爱著,我们需要树木来得到健康和温暖清新的环境。要被爱,我们就要爱。要爱绵延,我们就要采取适当的行动来保护空气和树木,保护和帮助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及所有我们所爱的人。把爱扩大、提升和净化,就是慈悲。

。。菩萨的慈悲心,分别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是以利益安乐,世出世间的利益,给予众生。悲,是济拔众生的苦难,解除众生的生死根本。喜,是见众生的离苦得乐而欢喜,众生的欢悦,如自己的一样。舍,是怨亲平等,不忆念众生对於自己的恩怨而分别爱恶。菩萨不但要有慈悲心,还要有喜舍心。慈悲喜舍的总和,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心。

。。慈悲行,也名利他行,大纲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布施,或是经济的施与,或是劳力,甚至生命的牺牲,称为财施。从思想去启导,以正法来开示,就是一言一句,能使众生从心地中离恶向善,都称为法施。如众生心有忧恼,或处於恶劣的环境,失望苦痛万分,菩萨以正法开导他,以方便来护助他,使众生从忧怖苦恼中出来,这是无畏施。爱语,是亲爱的语言。或是和颜的的善语,或是苦切的呵责语,都从慈悲心流出,使对方感觉到善意,能甘心悦意的接受。否则,如对贫穷或急难者,以轻蔑,傲慢,调笑的语调去布施他,有自尊心的,都会拒绝接受施与。或者勉强接受,而内心生起反感。又如对人对事的评论,如为善意的,有建设性的,容易使人接受而改善。不然,即使说得千真万确,在对方的反感下,也会引起误会与纠纷。利行,以现代语来说,即是福利事业。从公共的、大众的福利著想,去施设慈济的事业。同事,与大众同甘共苦,大家互相体谅,互相爱护照顾。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

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三)

众生在困苦艰难的时候,就想起观世音菩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用千眼智能看见,用天耳智能听见;于是就用智能手救这个众生。因为众生不是分开有灾难的,百千万亿众生,同时都有灾难;在同时,有百千万亿众生,称念「观世音菩萨」,同时都得到解脱,同时都得到快乐。因为这样,所以叫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是以身作则的。他自身精进地修大悲行,也教众生修大悲行;他从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积集了无量功德,远离了生死苦恼而得究竟的解脱。我们若依菩萨的言说奉行,最低限度也能解脱现生的苦恼,获得人生的应有福乐。若能生生世世修大悲行,即可成就观音菩萨的无边功德,而得无上的解脱。所以,观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参访观音,当时他求观音菩萨的开示;应如何学菩萨行?观音菩萨直接的对他说:菩萨应学的法门无量无边,但在这无边的法门中,我是修学了大悲行解脱门。起初我渐渐地学行大悲,经过长久时间的学习,终於深入了大悲法门广度众生,成就无边的清净功德,而得无上的解脱。善财!我以大悲法门修菩萨行,一贯的目的,在解除一切众生的苦痛,救护他,使他们免除怖畏。

众生欲得菩萨的护念,无有恐怖,应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但大悲应如何修学呢?学习大悲的方法极为简单。凡见人类的苦痛,不管他与我有什麽关系,都能平等的予以同情,愿意他减轻现有的苦恼;如更能平等的同情一切众生,时时想减轻他们的痛苦,这即是菩萨的悲心。悲心,本来每一个有情都是有的,但是众生的心境狭隘,不能扩大同情成为菩萨的悲心。由对亲人痛苦的同情,推知他人的同情,如父母见自己的儿女得病,或儿女见父母得病,心里总有深重的同情,而且著急得很。人人对自己的亲人怀有深切同情心,但每不问别人的苦难,甚至亲见亲闻悲惨凄切的境界,还是若无其事,如此就离去菩萨的大悲义太远了。世人何以不能扩大同情,成为菩萨的悲心呢?这因我们无始来就被烦恼所迷惑,为自私的情见所包围,所以不能现起平等的悲心来。根据佛法的缘起义说:人与人间的关系很深;常人以为自己的亲属朋友才有关系,其实,农夫,军警,商人等……那一界人不与你有深切的关系?你想:若没有农夫,你那来资养生命的食物?没有军警,谁来保障你的生存?没有商人,谁给你转运别处急需的一切物品?你这样一想:整个人类都与你有密切关系,当然全人类是你的同情对象。若再深一层观察:一切有情都是与你同样的是具有心识的动物,我与他都是障深业重的苦恼众生,无始以来都曾有过亲密的关系。能作如是观,自能扩大 同情成为平等自救救他的悲心。

有人说:我没有力量如何救人?其实这都不是不能悲恻援助的理由。真正悲心激发,即自己的力量多大,就献出多大的力量。力量可以有大小,却不会完全没有。如见小孩跌落水坑,难道没有扶起他的力量?再不然,难道没有呼救的力量?我们如存悲恻拔苦的心肠,决不问有多大力量,只是脚踏实地的随分随力的做去。观世音菩萨起初也与我们一样,但他修学大悲法门,愈修愈深,悲心愈深,功德力愈大,观世音已是入佛境的大菩萨了,他也还是由凡夫渐渐修成的。若我们能发愿生生世世的修大悲法门,当来不也可以成观世音菩萨吗?大悲是趣向佛境的极要法门,有大悲行,才能积集自利利他的无边功德,趣证佛果,否则即没有成佛的可能。大乘佛法的实践者,即在乎具有深重的悲心。悲心虽然人皆有之,但没有菩萨的广大,若能不断地修学,悲心即能渐渐地发挥出来,成为无穷的深 广。观世音菩萨开示善财修大悲行,他自己也如实的广行大悲,他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大师。我们以观音菩萨为模范,渐渐地修学,大悲行总有圆满成就的一天。但在修学的过程中,不要以为菩萨的悲智如此深广,不能一天学成,生起畏难的念头;如怕难,即要失望而停顿了。要知道菩萨的深广悲智,是他在无量劫中修成的。学菩萨不要心急,但确定目标,不断的学去,必能渐入圣境。心急确为常人的第一病,但世间那有一蹴即成的易事?心急对於学习是无益的,反而有碍学习的进步。如能不畏艰苦,耐心的学习,自会越学越快。这如初读书的童子,开始念一两句都背不出来。但书读多了,增长了理解力,就是数千字的长文,也容易熟背了。修学佛法,起初总觉不易,但能耐心修学,大悲力自一天天增长,等到悲力强大,救度众生的艰巨工作,就容易负担了。

真正大乘佛法的实践者,对大悲的修学极为重视。因为大乘的发菩提心,广度众生,就是「菩提所缘,缘苦众生」的悲心发动。若离去了悲心,即不成菩提心,想成佛是不可能的。没有悲心的菩萨行──布施、持戒等,乃至广修礼佛、诵经、供养,这都是人天的果报,或者是小乘功德。若具有悲心,他的一切修行,都是将来成佛的因缘。所以经中说到修学,总是说「大悲为上首」。一切成佛的清净功德,都要以大悲为领导;无大悲领导所修的一切功德,至多也不过是人天或二乘小果 吧了。

扩大同情而成为菩萨的平等悲心,在凡夫位上似乎不易做到。但我们若常观察人与人间的关系,则不难发现到我与人类的关切。当彻底透视了人我间的相关性,则不管什麽人的苦难,都容易引起同情心。其次,我们要看他人的好处,别看他人的坏处。人总有多少好处,也不能完全没有错误的。若过去某人骂过我,现在他遭遇了不幸,我就欢喜,这是幸灾乐祸心,与悲心相障碍。若我们忘记他的错失,见到他人的功德,从好处想,别人有难,我们自能生起深重的同情心。能透视人我间的相关性,能注重他人的好处,自会逐渐引发同情,这即是向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去学习。我们纪念菩萨,要发扬菩萨的大悲精神。我们要向菩萨看齐,相互策励劝进,这无论对己对人,都有无量利益。人人都能够从学修大悲行中,做成大悲救苦的观世音菩萨。

2009年12月8日星期二

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二)

  或有人问:观世音菩萨何处人,他的道场究在何处?其实观音是古佛再来,不可说他有固定道场,因为他是「无刹不现身」的。他是阿弥陀的辅弼,他的道场,便是极乐世界。但在这娑婆世界,南印度海边的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古道场。梁贞元年,日僧慧锷,在中国请了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谁知路经舟山群岛(在浙江定海县),却被狂风恶浪阻止了归程。被迫将圣像请上了海中的一个小岛——梅岑,筑一所茅蓬来供养。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日子久了,朝拜敬仰观音圣像的人多起来,此岛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也就改名为「普陀山」。此外在西藏拉萨,达赖喇嘛住持的地方,名「普陀宫」。这可见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并无一定。那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那里有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救世精神,那里就是普陀,那里就有观音。太虚大师说:「清净为心皆补怛(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在中国,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最早于公元前一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开始,并于七世纪中叶传入朝鲜和日本。观世音菩萨在七世纪也传入西藏,在藏传佛教中叫做chenrezig, 以四臂观音的法相为主。宋朝以前,观世音菩萨为男性形象,《华严经》中形容观世音为勇猛丈夫,《悲华经》则称善男子,后来应广大信众的愿求转化为女性形象,以女性的母爱和慈悲来感化救度众生。

。。观音菩萨的身像,究竟是男是女,一般人总不免这样的疑问著。其实随类现身,当然可以有男相,有女相。有句话说得好:『观世音菩萨非男非女,亦非一切相;观世音菩萨,可男可女,可现一切相。』菩萨已经成就大智慧,证入了空性,超越了一切的形相。就如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菩萨已经觉悟了人身和世间的空性,解脱了一切的束缚,已不受任何固定的形相。不过,为了救度众生,应顺机缘而化现成任何形相,就如普门品中所说,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不过约大菩萨相说,都是大丈夫相。唐代以前的观音,也总是大丈夫相的。『华严经』也说:「勇猛丈夫观自在」。然而观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约这个意义说,他的应化,一方面是内在的悲心激发;一方面是那一类的有情苦痛多,菩萨的现身应化就多。观世音在人类中的应化,现女身的较多,这是有两个意义的。一、女众的苦难,从古代以来,一直多过了男人。二、女众内心的特性,是慈忍柔和。表现在她们的日常行为中,即是爱。女众的心理,慈爱确实超过了男人。如母亲对於自己的儿女爱,深重殷切,无微不至;父亲对儿女就没有那样深重殷切的了。爱,即在私我的黑影中所表现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不免带点歪曲。慈悲,即爱的无我的扩大。由於女众内在具有了母亲的特性,故以慈悲为特德的观世音菩萨,即多应现女身。扩大为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的人类,一切众生,都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的应现女身,不但为了女众受的苦痛多,而就是发扬人间的母爱,使广大而无私的,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所以我们信仰观世音,应如孩子的敬仰母亲一样。能如此的诚切敬仰,如母子的心意感通,自能得观世音菩萨的救护。

  不过,这里特别要说到的是:一、一般人崇敬观世音菩萨,往往多为功利的交易,如向菩萨许愿,如菩萨佑助我,那末我来还愿。如:「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等等。这种贿赂式的祈求,即是毫无真实信仰,是非佛法的!信仰观世音菩萨,向菩萨祈求,应如孩子信仰自己的母亲,向母亲祈求一样;绝对信任,真诚亲切。只要与儿女有利益,母亲是会给予的。我们所祈求的,或是不合理的,或是与我们无益的,菩萨难道也会救助你?二、母亲护助儿女,但儿女的光明前程,不是母亲的赐予,不是一切依赖母亲,而是自己立志向上,努力创造的成果。所以信仰观世音菩萨,切不可推卸了自己在现实人生中应负的责任,过著事事依赖菩萨的生活,自 己不长进,不离恶,不行善,不知归依三宝,奉行佛法,颠颠倒倒。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但你自己罪业所障,菩萨也救不了你。所以应仰慕观音菩萨慈悲救世的精神,奉行佛法,诚切的实行,当然会得到菩萨的救护。在人生的旅程上,若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如不是定业,不是罪有应得,凭著信仰的真诚,自能获得观世音不可思议的感应!

。。人们有一怪现象,即不到苦难当头,想不起观音菩萨;就是信仰,也不恳切,也不能真心诚意的接受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有智者决不出此。真正信仰观音菩萨,不仅是临时救急,更应重於平时的实践,在忠实的实践中,得菩萨的感应,自能解脱现生的苦痛与内心的热恼。也唯有在平时奉行菩萨的言教,才能增长清净的功德法财。如信任医师,就得处处听医师的嘱咐。若你在病时,信任医师的诊治,一旦病好,就把医生嘱咐的卫生之道──多运动,慎饮食,注意清洁等,完全忘却,这怎能求得身体的长久健康?不但有了病需要恢复健康,无病时更需要维持健康,促进健康。所以我们在平时,必须遵守医师的嘱咐,注意运动、饮食、清洁等。信仰观音菩萨,也应重视平时的忠实奉行。若平时的行动,与菩萨的教诲相违;等到身临苦难,即使得菩萨的救济,也已是下策了。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苦痛,常得杨枝甘露的灌洒,常得没有热恼的清凉,要在平时忠实奉行菩萨的教导。

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一)

。。观世音菩萨是民间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萨,佛教的经典上说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广大,世间众生无论遭遇何种灾难,菩萨即时寻声赴感,使之离苦得乐,故又称有求必应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赞誉。

  观世音,是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菩萨,简单说,就是上求下化的大心众生。观世音在上求下化的菩萨中,据『悲华经』说,他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功行圆满,十方诸佛的所有功德都具足了。经中有处说:观世音是过去「正法明如来」,那末他是佛而现化菩萨的。他现身在无量的国土中,以菩萨身,拯救多难的苦恼众生,还表现他无穷的广大悲愿。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著特殊的关系,不但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的意思,可有两种解释: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赞叹或诽谤等所动,生起贪、嗔、痴、爱、恶等烦恼,促成杀、盗、淫、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若能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而不受一切歪境干扰、影响,就能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 2. 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过观世音菩萨,并能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即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可见,《楞严经》是依观音法门的自修而言,而《法华经》(普门品)及《悲华经

》则是依观音菩萨的度他而言。

  至于「观自在菩萨」,是唐玄奘法师之译,最有名也最通用是出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头一句,现在流行的《心经》,便是出于玄奘的译笔。但是,《心经》自古以来,共有七种汉文译本,玄奘属于第二译,初译则出于罗什之手,故在玄奘未去印度求法之前,他已学到了《心经》,而且对于观世音菩萨抱有绝对的信仰心。根据玄奘大师传中记述,他至少有多次祈求观音灵感的经验,例如:1 当他经过八百里流沙河的时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而妖魔鬼火之多,犹如天上的繁星,不知遇到了多少邪魔恶鬼,在他前后缠绕,他都以念《心经》而遣散了这些魔鬼的作祟2.当他出了玉门关,晚宿沙漠中,随从他的胡人忽起变心,拔刀指向玄奘三藏,玄奘即时诵经念观世音菩萨,胡人见了顿失杀心,又睡了下去。3.玄奘正在横度八百里流沙,亦即是莫贺延碛的时候,经过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未得滴水润喉,他和所骑之马,均因缺水而倒卧在沙漠之中,此时奘师便在心中默祷观世音菩萨,他说:「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祷告之后,在夜半忽有凉风触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畅,眼得明朗,马也能起来走了,走了十多里,马儿忽然走向岔路,制之不住,又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并有一个水池。奘师与马,始得救济,重保身命,此一水草绝非原有,乃是观音菩萨慈悲变现而来。

  观世音菩萨是最勤奋的菩萨、最精进的菩萨、最不愿意休息的菩萨。他愿意一天到晚救度众生,不怕工作多,不怕众生困难多,所以可以说是最忙的菩萨;他不是懒惰菩萨,不是欢喜休息的菩萨,是最勤奋的菩萨。他一只手,救人救得少;两只手,救人也有限,所以他就要千手千眼,千手,可以救大千世界的众生;千眼,可以照顾大千世界的众生,他所照顾的众生,都是受苦的众生;他所救度的众生,也是有灾难的众生。

  菩萨就是帮助人的。你若能帮助人,你就是菩萨;我若能帮助人,我也是菩萨。你若不帮助人,你就是罗刹;我不帮助人,我也是罗刹。罗刹和观世音菩萨,正是相对的。你看罗刹鬼女,也生得很美丽,和观世音菩萨差不多;但是罗刹鬼女就自私自利。所差别的,就是一个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个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只这一相反,所以观世音菩萨相貌很圆满,罗刹女相貌也生得不错,但是心地不同,就是有这一念之差,就在这个地方分别。

  所以你若想学观世音菩萨,就是去帮助人、利益人。若说:「那我没什么力量,第一我没有钱,第二我不会讲法,我怎么利益人呢?」现在我告诉你:「慈悲嘴,方便舌,有钱没钱都作德。」慈悲嘴,嘴要慈悲不骂人。方便舌,舌头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尽讲些是是非非。如人家本来有意见,你能用方便权巧的话语,把这两个人的意见,都给讲和平,调和世间的斗争,调和世界上的战争,这都是方便舌。有钱没钱都作德,有钱也可以作德,没有钱也可以作德。你有钱当然是更好一点,没有钱也不必担心,也不用说:「我很穷的,怎么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一个好人!

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

一个故事

给你一个故事,希望你能喜欢这个故事并希望它能为你带来心灵的宁静。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样,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天使恍然大悟:原来,多年来这条导盲犬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可以了。
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主人。
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的狗,又说:“能够用比赛的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狱的方向。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
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
最后,我要说:这个世界上,真相只有一个,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会看出不同的是非曲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都不可能站在绝对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而是或多或少地戴上有色眼镜,用自己的经验、好恶和道德标准来进行评判,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了假象。
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梦想。不要随便给一个人定性。说话时要慢,思想时要
快。

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

把這份情傳下去 (肯尼士.G.戴維斯醫師)

我和太太、兩歲大的女兒,被困在奧瑞岡州紅河谷露營地,那地方遠離塵世、冰天雪地,我們的車子卻故障了、動彈不得。我們原本是要慶祝我完成第二年的主治醫師訓練課程,所以出外旅行,不過我剛剛接受的醫學訓練,卻沒辦法用來對付故障的旅行車。

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但在我腦海中,這件事仍像記憶中的奧瑞岡藍天一般清晰如昨。當時我剛醒來,摸索著打開電燈開關,卻發現自己仍陷在一片黑暗裡,我試著發動車子,沒有反應。我爬出旅行車,口中已忍不住開始咒罵起來,幸而車外滔滔的白浪掩蓋了我的咒罵聲。我和太太討論後認為,我們的車子一定是電池沒電了,既然我的腿要比我的修車技術可靠,我決定徒步走到好幾英哩外的高速公路求救,她和女兒則待在車裡。

兩小時後,我跛著扭到的足踝抵達高速公路,攔下一輛載運木頭的大卡車,那卡車碰到加油站就讓我下車,馬上棄我而去。我走近加油站時,忽然心一冷,想起當時是星期天早晨,加油站是關的,幸好那裡還有個公共電話和一本破舊的電話,我撥電話到下個鎮上(大約二十英哩外)唯一的一家汽車修理公司。鮑伯接了電話,聽我說明我的困境。

「沒問題」他說,我把地點告訴他,「星期天我通常休息,不過我大概半小時可以到那裡。」聽見他要來,我鬆了一口氣,但我又擔心他會獅子大開口,到時候不知要向我收多少錢。

鮑伯開著紅色閃閃發光的拖車翩然抵達,我們一起開著車子回到營地。我跳下拖車轉過身時,才十分驚訝地發現,鮑伯必須靠夾板和柺杖的支撐才能下車,他的下半身根本就完全癱瘓!他拄著柺杖走向我們的旅行車,我腦海中再度浮出一堆數字,不知他這次善行要花我多少錢!

「喔!只是電池沒電罷了!只要充電一下,你們就可以自由上路了。」鮑伯把電池拿去充電,利用中間的空檔,他還變魔術逗我女兒,甚至從耳朵中掏出一個兩毛五銅板給她。他把接電的電線放回拖車上時,我過去問他該付多少錢。

「喔!不用了。」他答,我楞在那裡。

「我該付你錢的!」我堅持。

「不用」他又說了一次,「在越南的時候,有人幫我脫離比這更糟的險境──當時我兩條腿都斷了,但那個人只叫我把那份情傳下去,所以你一毛錢都不欠我;只要記著,有機會的時候,要把這份情傳下去。」

時光拉回二十年後,回到我忙碌的醫學院辦公室,我時常在這裡訓練醫學院的學生。一個從別州學校來的二年級生辛蒂,到我這裡來實習一個月,以便和她母親一起住一段時間,她母親就住在醫院附近。我們剛剛一起探望過一個因酗酒、吸毒而入院的病人,正在護理站討論可能採取的療法,忽然間,我注意到她的眼中滿是淚水。

「妳不喜歡討論這類事情嗎?」我問。

「不是,」辛蒂啜泣著,「只不過那個病人有可能是我母親,她也有同樣的問題。」

午餐時間我們單獨躲在會議室內,探討辛蒂母親長期酗酒的悲慘歷史。辛蒂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很痛苦的掏心掏肺,把她家裡過去幾年的憤怒、尷尬、仇視,說給我聽;我請辛蒂的母親來治療,燃起了她的希望,我們還安排她母親去見一位訓練有素的心理顧問。辛蒂母親在其他家人的強力鼓吹下,總算同意接受治療,入院幾個星期後,她整個人煥然一新、徹底改變。辛蒂的家庭原本瀕臨破碎的邊緣,但這之後,他們第一次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該如何報答你?」辛蒂問。

我想起被困在雪地裡的那輛旅行車,以及那位下半身癱瘓的善心人士,我知道自己只有一個答案可以回答:「就把這份情傳下去吧!」

是的!請把那份情永遠地傳下去!讓這個社會更加幸福!

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

小故事小道理(五)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甚麼?

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 一個墨西哥漁夫劃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 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
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
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
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 : 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甚麼?
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 !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在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
墨西哥漁夫問:這又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墨西哥漁夫問:然後呢?
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佈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
墨西哥漁夫問:然後呢 ?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喝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 ?
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 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为自己挖一口井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就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
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访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吃了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里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著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早晚课后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适当地做个聋子

从前,有一群青蛙,主办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座非常高的铁塔的塔尖。一大群青蛙围住铁塔看比赛,给他们加油。
比赛开始了,老实说,群蛙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青蛙能够攀到塔顶。他们都议论纷纷:『这太难了,他们肯定到不了塔顶,他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一只又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很多已经开始放弃攀爬,退下来了。
蛙群继续喊道:『这太难了,没有谁能够爬上塔顶的。』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只剩下一只青蛙爬呀爬呀,越爬越高,一点都没有放弃的意思。最后,它费了很大的劲,终于爬上了塔顶,成为唯一的胜利者。
很自然地,其他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么成功的。有青蛙跑上前去访问那胜利者,它们发现胜利者竟然是聋子。

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小故事小道理(四)

乌鸦与狐狸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著一只狐狸。
有一天,乌鸦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树枝上,心里很高兴。这时候,狐狸从洞里出来,抬起头,看见乌鸦嘴里的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想了想,就笑著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
乌鸦不作声。
狐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远了。』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作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一支吧!』
乌鸦想:『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它紧紧地叼著肉,还是不理狐狸。
狐狸转了转眼珠子,忽然想出一个主意。它拉长脸,指著乌鸦大骂起来:『该死的乌鸦!你有什么了不起?你是世界上最可恨的东西。谁碰上你,谁就要倒霉,谁听到你的叫声,谁就要遭殃!』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气愤,再也忍不住了。
『啊。。。。』它刚一张嘴,肉就掉到地上。狐狸叼起肉,即刻钻到洞里去了。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要仔细分析人们的赞美或刁难,不可意气用事。保护好您有价值的东西,这是生存的基础,不要被不怀好意的人破坏和窃取。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
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
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牠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
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
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
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
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
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
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死了的狼,口裡還咬著狗的肉;
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瞭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
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
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
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
尚且會有如此可怕嚴重的後果,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莫扎特的忠告

有音乐神童之称的莫扎特从成名很早,美名远扬。
有一天,一位贵族特意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想莫扎特求教,而这样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尽量耐心地听着那位孩子的弹奏,好不容易弹完了,莫扎特照旧很有礼貌地年幼的弹奏家说:『你有天赋,好好努力吧!你会有作为的。』
那位贵族家长听了非常高兴,又接着问:『我这孩子很喜欢作曲,请大师再告诉他应该怎样开始。』
『首先要多多练习,在长大一些就会有时间考虑如何作曲的。』莫扎特克制着自己不耐烦的神情回答说。
『他已经十四岁了,可你本人十三岁就开始作曲了!』那位贵族趾高气扬,显然对莫扎特刚才的回答不满意。莫扎特微笑着说:『先生,你说得很对。但有一点我与你的孩子不同,我可从来没有问过别人我应该怎样开始啊!』
贵族一听,脸刷地红了,只好起身告辞。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生命轮回的根本

六根本烦恼

  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苦圣谛中,苦的生起因是我们过去所做的业及现前的烦恼。过去所做的业已造,现世要受报;而现前的烦恼决定于我们,可要它生起或不生。那些修行的圣者,证果的圣人,可以把握自己的烦恼,不让它生起;我们凡夫没办法,这其中有多个原因,一般认为这是我们业障深重,但是根据佛陀说我们的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着种种的毛病,从六根接触外境后,因为迷惑而生起的。心中毛病的种类很多,最根本的为六根本烦恼。
  这六根本烦恼中的贪、嗔、痴称为三毒。贪、嗔、痴、慢、疑为“五钝使”(思惑)要修道才能断除。不正见中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
、戒禁取见称为“五利使”(见惑)要见道才能断除。五钝使和五利使合称为十使,或十惑。
六根本烦恼是有情轮回的根本,人类的不幸,心理的失常皆是此六种罪恶魁首所引起。

第一种,贪。就是对喜欢的事物产生一种占有和执著的心理。
第二种,嗔。就是对不喜欢的事物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
第三种,痴。就是不明是非、对事理无知的心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无明”。
第四种,慢。就是仗着自己的权势、势力,以及富贵、聪明、知识、漂
亮、家族等,鄙视他人的心理。
第五种,疑。就是踌躇、怀疑的心理,对事物的因果、规律等犹豫不决。
第六种,不正见。主要是指在知见上的不正确。

第一贪:贪是烦恼之首,能造成无尽的痛苦与罪恶。贪—是贪爱、贪恋、贪著。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于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惠施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贪之为害,罪业深重。贪心的生起会驱使我们对喜欢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占有欲与执著心理,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贪是一种超过自己承受与获得能力的追求,会带来无穷的过患,使心灵充满饥饿感。

第二嗔: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横起暴恶,损害他人,或饥渴寒热到来,无涵养心,而生嗔恨,是对不喜欢的事物产生的厌恶心理。怒火中烧,正是不良情绪的由来之一,也是满心不悦的开始,接着产生不安、焦虑、恐惧、忧郁、难过等副产品,使身心不得自在。怒不但影响健康,更会破坏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易起冲突,不能和谐相处。心理学家与医学共同研究得出,常常生气的人,容易心跳加速,血脉 贲张,血压上升,罹患“心血管疾病”是常人的六倍之多。由此可知常怀嗔心,遗害无穷。嗔心所起,轻则诟骂,重则损害他命,甚至伐城伐国,喋血千里。

第三痴:是愚痴迷昧,智慧闭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谤无因果,起诸邪见,名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贪求,求之不得,则成嗔恚,故愚痴为三毒(贪、嗔、痴)总根,由于无知,因此对世出世间正理迷惑不解而引起种种烦恼,容易认邪作正,以假为真,昏昏噩噩,不知所以。

第四慢:是我慢贡高,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对于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过自己的,乃至与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现轻慢态度,造成不能与人和睦共处的苦恼。自仗权势及才智等优势,产生鄙视他人的心理,慢心作为一种负面情绪,是由于不正确的比较及错误的判断而产生的一种扬己抑他的心理。我慢重者,自视甚高,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在感情生活上会有严重的挫折与冲突。因我慢心理,于是与他人格格不入,也容易造成他人不愿意与之接近,从而产生孤立、寂寞,因为疏离的人际关系而产生心理疾患。

第五疑:是怀疑不信。对佛教真理,善恶业力,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诚信无疑,杜塞善门,滋生邪见,造出是非恶业。对事物的因果、规律怀疑不信,从情绪产生的压力来说,多疑者的心理压力特别大,因为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从而对整个世界产生不信任,产生不安、紧张与焦虑,它是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的主要原因。从人际关系来说,多疑者常常心里发虚,过分地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的微小变化,因此紧张兮兮,从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心理循环。

第六不正见:由思惟不正,产生错误的知见,主要指见解上的不正确
,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皆是属于认知的范畴

(1) 身见:执著世间有个身心是我, 称为“我执”。视五蕴假合的无常之躯为永恒不朽,由此执我执法,执著不舍。《成唯识论》曰:“身见者,谓于五取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
(2) 边见:又名边执见。边是鄙陋或偏差的意思。即谓所得的知见鄙陋,有所偏蔽,执常执断,各落一边。执常的知见,以‘常’为恒常不变,人死仍旧为人,牛死仍旧为牛,贫穷永远是贫穷,富贵永远是富贵。执断的知见,以人死一灭永灭,无有生死轮回升沈之事,则作恶何畏?无善恶因果可论,认为世间的伦理道德皆无实在意义,只有及时行乐,才不虚度此生;持常见者,认为生命永恒不变,即使一期生命消失,下辈子仍会转生为人,而不知六道轮回之理。”
(3) 邪见:泛指一切邪恶见解,如拨无因果,认为作恶不足惧,为善不足法,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见取见:即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见解是最优胜和绝对正确,从而排斥他人,固执己见,自是非他。这是非常危险的错误的状况,不仅会使自己停滞不前,而且容易以邪为正,以恶为善。
(5) 戒禁取见:由以不能够正确明白因和果,错误地认为某种因缘会导致某种结果,以非戒为戒,如认为持牛羊等戒,吃草喝水可证得涅槃之果,此种非因计因,非道计道者,名戒禁取。

此六根本烦恼是人生痛苦的所在,是病态心理乃至精神疾患的罪恶渊源。我们可以来研究佛教道理,从而明白人生世界的真相,获取对生活及世间的正确知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要善观自心,自净其意,涤除烦恼心垢,矫正自己的不良心态。我们要学习协调与控制不良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宽容博大的胸襟,扬善弃恶,则可促进心理的平和,减少精神疾患的产生,达到心理健康。我们先矫正不正确的知见,然后一步一步减少贪、嗔、痴、慢、疑“五钝使”,则我们在爱、取之前,感受外境的当时,觉悟它,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抉择,不再去执取,这样就不受后有,断除生死轮回。

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

短篇故事小道理

1、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2、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志愿同是当小丑。中国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要求多于鼓励,更以狭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3、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4、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

5、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



2009年7月17日星期五

小故事小道理(三)


带快乐回家

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出了电梯,见门口赫然挂了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进门前,请脱去烦恼怨恨;回家时,带快乐和安详回家。』
进屋后,果见男女主人一团和气,两个孩子大方有礼,温馨、和谐充盈著整个屋子。我自然询问起那块木牌,女主人笑著望向男主人:『你说。』男主人则温柔地瞅向女主人:『还是你说,因为这是你的创意》』
最终,女主人轻缓地说开了:『有一回我回家,在电梯的镜子里看到了一张困倦、灰暗的脸,一双紧拧的眉毛,烦恼的眼睛,把我自己吓了一跳。于是我想,当孩子丈夫面对这样愁苦阴沉的面孔时,会有什么感觉?假如我面对的也是这样的面孔,又会有什么反应?接着我想到了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第二天我就写了一块方木牌定在门上以提醒自己。结果,提醒的不只是我,而是一家人,奇迹就这样出现了。而且,不仅是我一家人,到我家的客人也变得欢欢喜喜。』
好有智慧,好可爱的女人。天下的好与坏,幸与不幸,快乐与痛苦,常常是一体的两面。一念之间的转换,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世界。

做一个湖泊吧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进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味道如何?』大师问。『又咸又苦。』弟子比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倒进附近的湖泊。老人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弟子回答:『很新鲜。』『你尝到咸味了吗?』『没有。』年轻人答道。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取决于我们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
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我们靠自己

“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小蜗牛有一天问妈妈。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爬又爬不快。”妈妈说。
“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
“蚯蚓弟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更不会变,他为什么不背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都好可怜,天空也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所以我们有壳啊!”蜗牛妈妈拍拍小蜗牛:“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业力与因缘果报

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素、条件或关系的集合而生起,但所有生起的现象并不是乱七八糟、紊乱无章的,而是有其轨迹和秩序。有怎么样的因素就会有怎么样的结果,这是肯定的。我们称这个轨迹或秩序为「因果律」。

佛陀以一枝一枝的蜡烛传递过去的火焰来描述众生「因果业报」的状况。我们如果想像最后一枝蜡烛的火焰与原始的火焰是完全一样,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 只是因果性的,经由连锁作用传递的不是实质本体,只是影响。

佛陀对因果业报的见解可以归纳成以下两点:

(一)过去生、现在生及未来生像链条一样由因果串锁着。也就是说,一个人今生的生活情况(果),是过去前生的生活行为(因)所导致的。

(二)在这因果的连锁中,人仍有意志的自由。虽然因果律确认一定的因将在某种程度内产生一定的果,但这种果绝没有将人的意志与决心完全桎梏起来。人仍可凭他的意志和决心及今生的行为去改变他的命运。

人的意向行为就是「业」,而这意向行为所产生的力量叫做 「业力」。「业力」,梵文叫做KARMA,字根是KAR,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所以业力之「业」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经典上说:「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 因果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因果律的基本原理。果的产生是由种种因缘的集合而有,因果关系是多重性的。因缘与因缘,果与果之间,像一张网一样,亦是互相影响的。因缘所牵 涉的层面很广,若归纳来说,可分为四种,即是因缘、所缘 缘、等无间缘、增上缘。如以现代的话语来说,就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时间因素及辅助因素。因为时间是一切因果中非常主要的条件,其他因缘也有迟早强弱的分别,果报会出现快慢的现象。因此,果报可分为现果、来果及后果。所谓「三世因果」是指时间性的因果关系。三世因果的道理,即是说今世的际遇有着前世的因之影响;今世的种种作为也将影响来世的生命状况。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虽然我们不能够看到前世与来世,无法知道这个道理的真实性,但对我们这一世的际遇,这却是最合情合理最公平的解释。而这个道理也给我们一个改善的机会和创造美好将来的方案。有怎么样的因缘,就会有怎么样的结果,这是肯定的。如果要得到好的结果,只有多做好事(业),创造好业力集聚好因缘。

养成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时常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有错误的思想或行为就得忏悔,认错和改过,对的要做得更好。有忏悔或肯认错的心态,才能擦亮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过错。要是没有忏悔或肯认错的心态,即使大家都证实这是我们的过错了,我们自己还是无法看到自己的错误。看不到错误,就不会认错和不能改过了。这样,我们的思想和人格就永远无法得到改善和提升。

『止恶行善』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佛法大意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意思就是说,不要做坏事,要做好事,心意要清净。「止恶行善」,看来虽是利益他人,实际则是利益自己。多做好事,虽无法证明一定会有所回报,但至少可以慢慢改善风气,人和人之间也可少些距离,多些互动,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最重要的是,多做好事能够清净自己的心,提升自己的思想,减少烦恼,心情开朗舒畅,使自己活得快乐自在,做任何事情也容易获得成功。在佛教的因果关系来说,多做善事能够广结善缘,在生活中会多遇到善人和好的际遇。


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小故事小道理(二)

别害怕,已经没事了

这件事发生在泰国的一个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中英文的翻译。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亚裔工作人员安慰著一位大约四岁的西方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精疲力尽了。
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位亚裔工作人员因为那天小孩较多而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而将这位澳洲小孩留在网球场。
等到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
快跑回网球场,将这位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而饱受惊吓。
现在澳洲妈妈出现了,我亲眼看见这位妈妈,蹲下来一边安慰小孩,一边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这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
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这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下我就见那个四岁的小孩,踮起脚跟,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亚裔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别害怕,已经没事了。』

《就是要这样的教育,才能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吧!体贴别人,也等于体贴了自己的心。》



生气的背后

有位父亲下班回家,一进门就看到十多岁的女儿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东西,而工具散落满地,使客厅凌乱不堪,他便不禁开始破口大骂。
聪明的女儿在收拾干净后跑过来拥抱他,然后问:『爸爸,你今天在办公室里一定遇到不愉快的事,是吗?』
这位懂事的女儿了解老爸的怒气·不完全是针对她,而是他可能因为别的事情受伤了,因此她没有情绪反应,反而能安慰爸爸。这是极大的智慧。
《生气的背后,可能有种种原因。了解怒气不完全是针对你,而是他可能是因为别的事情受伤了,所以不必有情绪反应,反而需要给予适当的安慰。这是一种智慧。》

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

小故事小道理

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一些

一个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到法门寺来,对住持法师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法师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
年轻人深深叹了一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帧,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法师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就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宣纸。
法师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
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於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了一个倾斜的茶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法师:『这幅画你满意吗?』
法师微微一笑,摇一摇头说道:『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啊!』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
法师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是因为身处低下,方能成为百谷之王。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要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



用心尊重

有一个人经过热闹的火车站前,看到一个双腿残障的人在铅笔小摊,他漫不经心地丢下了一百元,当作施舍。
但走后不久,这人又回来了。他抱
歉地对着残障的人说:『不好意思,非常的对不起,你是一个生意人,我竟然把你当成一个乞丐。』
过了一段日子,他再次经过火车站,一个店家的老板在门口微笑喊住他。
『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现。』那个残障的老板说:『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成生意人看待的人。你看,我现在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了
。』
《你怎么看一个人,那人可能就会因你而有所改变。你看他是宝贵的,他就是宝贵的。一份的尊重和爱心,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不妨用心地看待这个世界,用心的去尊重每一个人和自己,你将会发现自己及周遭的
人都有着无穷的潜力。》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卫塞的意义



。。卫塞一词,原是巴利语文,译成中文,是月圆的意思。卫塞日是指阳历五月的月圆日。这也正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降生,成道与涅磐三大圣事的日子。

。。释迦牟尼佛於公元前六二三年降生。他的父亲叫净饭王,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非常英明仁慈,母亲是摩耶夫人,是拘利国的公主,为人十分贤慧。皇后四十五岁那年,才怀孕头胎。在返回娘家生产途中,经过蓝毗尼园,皇后便在此园内生下了太子。传说太子一出世,自行七步,脚踏的地方现出七朵莲花。太子站在第七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意思是天上人间,以觉悟真理成佛为至高无上。太子出世这一天,正是月圆日。

。。国王与皇后晚年得子,喜出望外。回宫后,全国举行欢庆。修士阿私陀来访,说太子相貌庄严,预言将来可做统一世界的转轮圣王,或博学的一切智者--佛陀。净饭王特请著名的婆罗门教徒,替太子取个名字,叫做悉达多,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的意思。

。。太子在廿九岁那年的一个夜里,下了最大的决心,毅然舍弃王位和财富,出家去寻求痛苦的解脱与人生宇宙的真理,终於在三十五岁(公元前五八八年)的一个月圆夜里,降伏内外心魔,悟到人生宇宙的真理而成佛。从此世人便尊称他为佛陀,圣号释迦牟尼佛。

。。佛陀成道后,就开始说法度化众生的工作。佛陀以慈悲无畏的精神,深入民间,去传播中道的真理,凡是听他说法过的,无不深受感化而衷心地信仰。佛陀的信徒,遍布社会的每一阶层,从国王贵族,乃至乞丐奴隶,佛陀说法四十五年,在八十岁时(公元前五四三年),佛陀自知将在三个月内入涅磐。於是,与侍者阿难尊者一行人前往拘尸那拉城外的娑罗双树林。在林里,佛陀右胁卧下,留下最后的教诫。於夜半,从容安祥的进入涅磐这一天,恰好是月圆日。

。。卫塞节,是纪念释迦牟尼佛降生,成佛及涅磐三大圣事的节日。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并将真理揭示予世人众生,期望世人能照佛所指示的佛法去修行,达到与佛同样的悟境。我们庆祝卫塞节,要明白佛陀是一个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为善无私的人。我们要学习佛陀的心意和行为。在自己,要培养智慧与慈悲,改善身心素质。在为人,要多做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与大家和谐地相处。因此,庆祝卫塞节,也是要再次的唤醒我们,循照佛陀所指示的真理去生活,以达到自觉觉他, 自利利他的崇高目标。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仇人与恩人

这是我在网上朋友电邮过来的故事,很有意义,愿与大家分享。

很有意思的管理故事: 仇人 與 恩人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某電視公司請我去主持個特別節目,那節目的導播看我文章不錯,又要我兼編劇。可是當節目做完,領酬勞的時候,導播不但不給我編劇費,還扣我一半的主持費。

他把收據交給我說:『你簽收一千六,但我只能給你八百,因為節目透支了。』我當時沒吭聲,照簽了,心想【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後來那導播又找我,我還 【照樣】幫他做了幾次。

最後一次,他沒扣我錢,變得對我很客氣,因為那時我被電視公司的新聞部看上,一下子成為了電視記者兼新聞主播。

我們後來常在公司遇到,他每次笑得都有點尷尬。我曾經想去告他一狀,可是正如高中那位同學所說,沒有他我能有今天嗎?如果我當初不忍下一口氣,又能繼續獲得主持的機會嗎?機會是他給的,他是我的貴人,他已經知錯,我何必去報復呢?

後來我到了美國留學。有一天,一位已經就業的同學對我抱怨他的美國老闆【吃】他,不但給他很少的薪水,而且故意拖延他的綠卡(美國居留權)申請。我當時對他說:『這麼壞的老闆,不做也罷。但你豈能白幹了這麼久,總要多學一點,再跳槽,所以你要偷偷學。』

他聽了我的話,不但每天加班,留下來背那些商業文書的寫法。甚至連怎麼修理影印機,都跟在工人旁邊記筆記,以便有一天自己出去創業,能夠省點修理費。

隔了半年,我問他是不是打算跳槽了?他居然一笑:『不用!我的老闆現在對我刮目相看,又升官,又加薪,而且綠卡也馬上下來了,老闆還問我為什麼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變得那麼積極呢?』他心裏的不平不見了,他作了『報復』,只是換了一種方法,而且他自我檢討,當年其實是他自己不努力。

大概前五年吧! 我遇到個有意思的事。

一位老友突然猛學算命,由生辰八字、紫薇斗數、姓名學到占星術,沒一樣不研究。他學算命,當然不是覺得算命靈驗,而是想證明算命是騙人的東西。原因是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師為他算命,算他活不到四十七,他發誓,非打爛那大師的招牌不可。

你猜怎樣?他愈學愈怕,因為他發現自己算自己,也確實活不長。這時候,他改了,他跑去做慈善,說:『反正活不久了,好好運用剩下的歲月,做點有意義的事。』他很積極地投入,人人都說他變了,由一個焦躁勢利的小人,變成敦厚慈愛的君子。

不知不覺,他過了四十七、過了四十八,而今已經五十三,紅光滿面、生氣勃勃,比誰都活利健康。

「你可以去砸那大師的招牌了!」我有一天開他玩笑。他眼一亮,回問我:『為什麼?』又笑笑:『要不是那人警告我,照我以前的個性,確實四十七歲非犯心臟病不可,他沒有不準啊!』

各位年輕朋友!

你喜歡逞強鬥狠嗎? 你總是心有不平嗎?
你有 【此仇不報非君子】 的憤恨嗎?

一點心得
你要知道, 【敵人、仇人】 …
都可以 【激發】你的 【潛能】,成為你的【貴人】。

你也要知道,許多怨仇、不平,其實問題都出在你自己。你更要知道,這世間最好的『報復』,就是運用那股不平之氣,使自己邁向成功,以那成功和【成功之後的胸懷】,對待你當年的敵人,且把敵人變成朋友。

當『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雙贏】,能成為【相逢一笑泯恩仇】
的【雙贏】。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嗎?
是不是:如果你是正確的,你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组织的意义与系统

组织的目的是团结一致,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同心协力,分工合作是组织的意义。组织就像一辆车子,每个成员就像车轮。每个轮子必须以同样的速度,向同样的方向转动,车子才能向前迈进。每个成员也像车子的零件,必需坚守他的位置,扮演好他的角色,发挥他最佳的能力,组织才能迈向成功。

组织必须要有使命,才能确定其生存的理由与发展的方向。所以组织内所有成员都必需很清楚的了解他们的使命或大方向。在进行活动时,每个人都必需明白他的目标、他所处的位置及他与其他人的互动关系或所会产生的影响。

许多团体都没有完善组织结构,每个成员只是做各人被分配的工作,没有把适当的人选置於适当的位置,各小组之间也缺乏互相协调和支援。若某个小组有比较能干的成员,这个小组即成为团体的核心。这种组织结构很多时候与团体的实际需要和整体发展几乎没有关系。这种结构在什么都好时尚有机能,但一旦面临危机,结构全体就崩溃了。这样的团体无法真正地发展。

组织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并且能满足下列五项条件:

11 此系统拥有一个以上的命定属性或功能。

22 系统中的个别元素,能够影响整体的属性或功能。

33 由几个元素组成的子集合,足以在不同的环境中执行系

统整体的命定功能;这些元素各个不可或缺,但都无法

单独完成命定的功能。

44 任一必要元素对系统的状态或属性之影响,取决於另一

个(或多个)必要元素(的状态或属性)。

55 由必要元素组成的子集合对系统整体产生的影响,取决

於另一个(或多个)这类子集合的状态。

由於系统的属性是元素互动之下的结果,因此当个别地改进元素的性能时,系统整体的绩效不一定(通常不会)获得改善。事实上,系统可能反而受到破坏,或表现更差。系统的绩效取决於元素互动的方式,而非元素的个别成效。因此,管理要处理的就是

:(一)单位中个体之间的互动,(二)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互动

,(三)单位与其他组织,或单位在各个环境中的互动。

组织的结构是以团体的使命或方向当作基础而建立,各职位是以负责各个目标之特定部分当作固有的目的而设定及分配人员。除了其所专长者外,不要让一个管理者做许多工作。在建立组织前,需要了解在达成目标过程中,何种主要机能及支援机能是必要的,在那些主要机能及支援机能中,什么职务是必要的。

执行职务最恰当的人是谁?如果没有适当的人选,则尽可能实行在职者的训练及能力开发。对成为执行任务者要给予必要的权限,使他们了解自己被期待什么及如何被评价。为了建立与组织工作统一之合作体系,要有适当的人际关系及相互关系来维持。执行者在实施计划时要具有弹性,且能作出必要的调整。

佛说这个缘起世界就像一张网,每个单位都牵连在一起,互相影响,有着互动的关系。这个世界社会就是一个大系统,我们各个人的生活就是一个子集合,各个人的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领域是这个子集合的各个单位。每个人的生活的苦乐与整个大系统脱离不了关系。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领域也必须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才会有美好的结果。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佛曲-就是这么一回事

一九七九年中,我们马六甲人生佛学中心开办儿童佛学班。我打算在儿童班教唱佛曲,但是却找不到适合小朋友唱的儿童佛曲。我就决定自己来做一首。我想写一首欢迎小同学来佛学儿童班上课的歌曲。我写了歌名叫送你一声阿弥陀佛的歌词。歌词有了,但怎样谱曲呢?我去买了好几本歌书来研究,终於给我看到了一点作曲的窍门。我就给送你一声阿弥陀佛这首歌谱了曲,这是我的处女创作。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唱,佛友们也认为好听。

有了一首的经验,我想再来一首,就是这么一回事这首歌的概念出现在我心里。我是想写一首说明人的烦恼痛苦和这个世界的种种纷争灾难的因果关系的歌。人类的痛苦和世间的灾难,归根就底是人类的心的问题。只要调伏和处理好我们的心,一切烦恼痛苦和灾难都会消失。佛法就是心灵管理的方法。

一九八三年,人生佛学中心录制出版全马第一张佛曲专辑-生命的旋律,里头收录了这首佛曲。我们是请新加坡的朋友协助编曲和录制音乐,唱歌录音也在新加坡进行,演唱这首歌的是李秀倩小姐。几年前我学会了影片制作,就给这首歌做了音乐影片。现在就请您来欣赏,并多多指教。上面的是歌唱版,下面的是卡拉版。

我对佛说

我对佛说 ( I SAID TO THE BUDDHA )



我对佛说:让我所有朋友健康快乐。。。。
I asked Buddha: Let all my friends be healthy and happy....
佛说:只能四天
Buddha said: But for four days only
我说: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I said: Yes, let them be a Spring day, Summer day, Autumn day, and Winter day.....
佛说:三天。。。
Buddha said: 3 days...
我说:好,昨天,今天,明天 !
I said: Yes,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
佛说:不行,两天
Buddha said: No, 2 days..
我说:好,白天,黑天 !
I said: Yes, Bright day(daytime), Dark day(night time) !
佛说:不行,就一天 !
Buddha said: No, just 1 day !
我说:好 !
I said: Yes !
佛茫然问道:哪一天 ?
Buddha asked: Which day ?
我说:在我所有朋友活著的每一天。。。。!
I said: Everyday in the living years of all my friends....!
佛笑了。。。说:以后你所有朋友将天天健康快乐。。。。。。
Buddha laughed... and said: All your friends will be healthy and happy everyday.......